湖南新邵二中師生清明祭掃銘記歷史祭英魂
本網(wǎng)訊(記者鐘 鵬 特約記者劉勝利 通信員肖興連 肖紅潔)4月1日,在湖南新邵二中團委、校友聯(lián)絡(luò)處、關(guān)工委、晨綠文學(xué)社的組織下,30余名師生代表乘車共赴湘中紅色文化旅游示范基地——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坪上鎮(zhèn)時榮橋村,仰視烈士周叔川、周范華、周琨故居,祭掃周氏烈士陵園。
為想念先進豐功偉績,弘揚尊師重教光榮傳統(tǒng),緊跟時代脈搏,當日上午10時20分,小雨霏霏。班級代表身著劃一的校服,手舉美麗的團旗、校旗、班旗,在校門口列隊登車,劉勝利主任、肖紅潔書記,劉武新主任交代安全細致事項。約15分鐘的路程,抵達故居附近。一位身穿中長黑絨襖,頭戴雷鋒帽的老人早早等候在路旁,劉勝利主任緊忙下車與老人親切地交談,原來他就是周叔川后裔周明志老人!更令人信服的是他就是周氏烈士陵園創(chuàng)建的重要倡導(dǎo)者、籌建者,為了順利完工,這位七旬老人不吝傾盡小我蓄積24萬元!
上午11時,在周氏族人的帶領(lǐng)下,該校師生成兩列縱隊步行,前往故居。族中長輩位列于前,師生在后,按照中華傳統(tǒng)祭禮告慰英靈。教師代表獻上鮮花后,全體人員肅立,鞠躬行禮:一鞠躬,敬鐵骨錚錚,忠魂不泯。二鞠躬,敬大義凜然,好漢長眠。三鞠躬,敬繼往開來,古柏永青。禮畢,全體師生自由參觀故居,和來自黛水橋的自愿者不期而遇。堂屋里,同窗們認真閱讀宣傳欄資料,劉勝利主任輕聲地為同窗們解說周叔川、周范華前輩舍家辦學(xué)的歷史。
上午11時30許,大家劃一列隊步行前往周氏烈士陵園。拾級而上,至于山頂,師生呈橢圓形圍繞在烈士墓前,在周氏族人的引領(lǐng)下行鞠躬禮。禮畢,青年教師李珍珠領(lǐng)讀《周叔川祭詞》、《周范華祭詞》。那一刻,青山含淚,資水哽咽,新邵二中學(xué)子們的聲音響徹陵園,經(jīng)久不息。
上午11時55許,清明祭掃運動順利完成,師生全體按原路返回黌舍。習(xí)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說:“革命紀念館、黨史館、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。要講好革命的故事、根據(jù)地的故事、好漢和烈士的故事,增強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、愛國國主義教育,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,把紅色基因傳承好,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?!爆F(xiàn)在,依托周琨故居、烈士陵園、一字山莊等,時榮橋村已成為新邵縣第二中學(xué)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德育教育基地、黨建教育基地,德育課堂搬進了紅色墟落,使廣大師生深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鼓舞。
【責任編輯:何擁平】